最近有很多讀者朋友對4500泰銖多少人民幣有疑問。由部分網友整理出相關內容希望能夠解答你的疑惑,關于4500泰銖多少人民幣,本站也已經為你找到了問題的答案,希望能幫助到你。
提到“金三角”,你會想到什么?
是電影里的神秘毒梟?還是害人不淺的毒品?
深入泰國的金三角腹地,我才發現事情沒有那么簡單。
誰能想到,在這樣的地方,至今還保留著一股炎黃血脈。
那就是幾十年前的一隊孤軍,由于某些歷史原因,被“遺忘”在泰緬邊境。
然而他們卻沒有一刻忘記自己是個中國人,骨子里流淌著的是中華血——他們決定為孩子在這里開設中文學校。

01
即使自己的孩子們出生在異國,即使沒有回到過祖國的懷抱,即使對祖國感覺很陌生,也要好好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。
沒有錢,那就想盡各種辦法去湊;
沒有老師,他們就幾個人湊在一起親自執教。
有困難就克服困難,克服不了就硬著頭皮頂著天,也不能讓孩子受委屈。

甚至,當時在泰國政府明令禁止教授中文的一段時間內,他們“轉戰地下”,悄悄教孩子們中文,也不忍就此斷了這條“中華根”。
“身為華夏的子孫,怎能不會說中國話?怎能不會寫中國字?”

就是這樣在艱苦的條件下,這群人日復一日的堅持教學,創建了泰北華文教育。并不斷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物力,有的人甚至付出了自己能夠付出的一切。
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我們尊重和記住。
02
羅校長,就是當年被“遺忘”的20萬老兵后裔中的一員。也是這個學校的重要人物。
他有著儒雅的外表和不凡的氣質,看起來和這個破破爛爛的學校一點也不相配。

但沒想到的是,一個出生在泰國深山老林里的人,竟然會有這么高深的國學功底。
談到華文教育和故鄉,他忍不住想起了父親的遺囑:
“父親參加過抗日戰爭,從小就教導我們要愛祖國。臨終時他對我說,孩子,等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,別忘了在我墳上燒一炷香?!?/p>

03
在這所學校上學的孩子們,大部分來自于這家孤兒院——泰北美祈孤兒院。
正在照顧這家孤兒院的,正是接近年邁的劉牧師夫婦。

因為山里條件太艱苦,孩子們所住的就是最簡陋的茅草屋。
常年炎熱多蟲,我們去了一天也呆不了。但為了讓孩子們住的舒服,劉牧師夫婦想辦法弄來了粉色蚊帳和一些小玩偶。
破舊的環境里,總算是增添了一絲絲童趣。

劉牧師夫婦的身體都不是太好,尤其是先生還有嚴重的肝病,很多時候,他們不想再接收孩子了。
但每當看著無處可去的孤兒們,她們又心軟下來。不僅如此,他們對每個孩子的情況,都了如指掌。
而每個孩子的背后,也都有著令人感傷的故事和經歷。

有兩位小朋友,媽媽因爸爸有外遇而想不開自殺。
爸爸深感慚愧,不久也上吊身亡。
年僅七歲的孩子,親手砍斷吊繩,卻沒能救回爸爸……
來到孤兒院后,他忘不了爸爸死去的模樣,就這樣整整哭了兩年,至今還時常做噩夢……

最多的時候, 劉牧師夫婦撫養了超過100個孤兒。
現在一對夫妻照顧一個孩子都很累了,我無法相信同時照顧100多個孩子的飲食起居是怎樣的勞累。

04
柯保合先生, 馬來西亞華人。
這些年來,他一直致力于貧苦兒童的助學,幾乎已經傾你所有。

當他知道泰北華文教育需要資金援助的時候,他坦言道自己真的沒有財力了。但沒過多久,他還是悄悄出現在這里。
當坐在漏雨的教室里,他的心里五味雜陳很難受:“翻修學校需要多少錢?”他還是忍不住問出口。

雖然他自己已經沒有這樣的財力,可后來他還是拼盡全力找到了新的投資人,也收集到了翻修學校需要的資金。
“常有人問,我為什么來泰北?我只能回答,是命帶我來的……”

然而,如今在清萊 66所華校中,其中僅 3 所學校具備泰國合法辦學資質,且辦學條件艱苦。截至目前清萊地區華校學生的學費少則幾百泰銖,多則上千泰銖。
教師每月薪資約為 4500泰銖(折合人民幣 900 元)左右。當地村民收入單一,家庭經濟條件落后,平均一年只有 30000 泰銖的收入,約合人民幣 6000 元。而當地的教師普遍水平低。
正因為當地的教師普遍水平低,且師資匱乏。 靈山慈善基金會與泰北結緣,預算籌集資金,用于資助當地華校教師工資。

于是,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發布的“泰北華文教育”項目應運而生。
2017年的時候,靈山慈善基金會就帶領志愿者在泰北展開初步的調研,了解當地華文學校的具體情況。
志愿者在和學生聊天中,慢慢了解到他們日常的學習情況和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困境。

我們少吃一頓飯,少買幾件衣服、少喝幾杯咖啡的錢,就能為這些孩子們多找幾個好老師,多添幾件新衣服、買幾張新課桌、買幾個新玩偶又或者能多吃點營養的食物……
我們少這一點錢沒關系,但他們真的很缺這些錢。


趕快和小視一起
點擊閱讀原文或下方圖片
為孩子們和老師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
主題測試文章,只做測試使用。發布者:艾迪號,轉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fixedonfantasy.com/baike/1923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