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莊子的理想,在于實現自由自在的逍遙境界,也就是與大道合一的境界。馮友蘭先生稱這種境界為絕對幸福的境界。
莊子講了很多達到這種境界的方法,其中一種叫“坐忘”。何謂“坐忘”?《莊子·大宗師》中如是說:
“墮肢體,黜聰明,離形去知,同于大通,此謂坐忘?!?/p>
意思是說,忘掉自己的肢體,消除感官的認知,不讓自己的欲望過分地為智巧所左右,和自然的一切無礙的大道融為一體,這就是“坐忘”。用今天的話可稱之為:靜坐心空,物我兩忘。

很多人將莊子的“坐忘”消極地理解為無知,不學習任何知識,不掌握任何方法,甚至將其稱為不可知論,這是對莊子的誤解。莊子講“去知”,并不是要人們愚昧無知,相反要先學習掌握一些知識,然后逐漸忘掉它們?!叭ブ笔侨嗽谥R豐富成熟后的更高境界。
郭沫若先生在講到作文方法時曾說:“于無法之中求得法,有法之后求其化?!蔽覀儗W習寫文章,一開始總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語法和文法,待慢慢熟練后,寫作方法融會貫通,頭腦里就不再受這些條條框框的束縛。這是達到更高寫作境界的標志。
為文如是,做事亦然。我們只有先通過學習,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巧,才能進一步上升到忘記智巧,隨心所欲的境地。

再如,使用五筆字型打字的人都有這樣一種體會。一開始學習時,首先要背誦字根口訣,記住字根表。當你應用熟練以后,打字速度飛快,頭腦里已經沒有了字根的概念,靠得完全是一種本能的反應。就像真正的武林高手,頭腦中已經沒有拳譜,他們將所有的招式融會貫通,隨心所欲,變化多端,進入到了忘我的境界。

“坐忘”除了“去知”,還要“離形”?!半x形”也不是完全不重視自己的身體,而是先要有健康的身體,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,然后才能不為身體健康所牽絆,自由地發揮出自己自然的創造力,隨心而為,有所作為。
你看美國天天講人權,講自由,而與之相鄰的國家海地則沒人講這些,因為他們的人民很窮,窮得連吃飽穿暖都是問題,人權自由對他們來說是奢侈品。

02
"坐忘"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“離形去知”,到達更高的境界,即“道”的境界。這種境界是什么樣子的呢?莊子在《大宗師》中為我們作了這樣的描述:
“造適不及笑,獻笑不及排,安排而去化,乃入于寥天一?!眱刃淖匀粡娜?,以致于忽然達到適意的境界甚至來不及發出笑聲,從內心自然地發出笑聲甚至來不及提前反應,像這樣聽任自然的安排,順應萬物的變化,就可進入自然寥遠的道的境界。

“同則無好也,化則無常也?!蓖诖蟮谰筒粫衅?,順應變化就不會拘泥于常規。
“赍萬物而不為義,澤及萬世而不為仁,長于上古而不為老,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。此游已?!闭{和化育萬物而不以為是道義,恩澤惠及萬世而不以為是仁愛,比上古的人還年長而不以為是長壽,塑造天地間萬物的形象而不以為是靈巧,這就是遨游于逍遙的境界。

以上可見,在莊子眼中,道的境界是虛靜的、自然的,同時又是積極的、有為的,只不過這種“為”是追求內在自我價值實現的“為”,而不是以外在功績評價為目的的“為”,所以它是逍遙的,安適的,自由自在的,超越了功利色彩的。
03
達到“道”之境不是一個簡單的領悟就能造成的結果,而是需要經過努力修養的過程。莊子將這個修養的過程稱為“爐捶”:
“夫無莊之失其美,據梁之失其力,黃帝之失其知,皆在爐捶之間耳?!?/p>
意思是說,美人無莊忘記自己的美麗,力士據梁忘記自己的力氣,黃帝忘記自己的智識,都是在大道的陶冶鍛煉中實現的。

因此,“坐忘”,不是機械簡單地忘掉,而是經過學習、修養、提升、融會貫通進而忘記的過程。
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?;蛟S只有在經歷了艱難的長途漫漫的跋涉,體會了世間的疾苦之后,才會識得大道,進入那種自由自在的逍遙之境。
這種自由自在的逍遙之境,是在自我價值感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實現的。它不依賴外在的社會評價和成就,而是以那些無形的內在的成就為基礎。

想一想你今生最想做的事是什么。如果你最想做的是欣賞各地的大好風光,那么就背起行囊,盡快上路吧。當你滿足于自我實現的逍遙和快意的時候,你就可以通過“坐忘”進入道的境界。當然在實現這個境界之前,你可能需要付諸努力,以實現財務自由,同時踏上旅途前你還需要做一些攻略。這些,都是為了迎接你自由、適意、幸福的逍遙。#莊子##國學##生活哲學##國學經典#@莊子映像
主題測試文章,只做測試使用。發布者:艾迪號,轉轉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fixedonfantasy.com/baike/10720.html